11月3日至4日,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在北京举行。主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开辟增长“第二曲线”。国务院国资委曾多次强调,“努力开启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矿业企业尤其是国有矿企作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力量和矿业行业转型的引领者,其发展“第二曲线”不仅契合自身可持续增长需求,更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使命。
矿业企业发展“第二曲线”,能有效保障国家关键矿产自主可控,破解“卡脖子”风险。在铁、钴、镍、锰等矿种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发展“第二曲线”能优化国家矿产资源消费结构,减少对单一矿产的依赖,直接强化矿产供应链韧性,降低地缘政治冲击带来的供应中断风险。作为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整合的核心力量,中国五矿在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布局境内外矿山38座(含海外矿山15座),掌控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澳大利亚杜加尔河锌矿、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及湖南柿竹园等世界级优质矿山,形成覆盖铜、铅、锌、镍、钨、锑、钼、铁、锰、铬等有色及黑色金属的多元化矿产品矩阵,逐步构建起“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的世界级矿产资源组合。中国五矿通过发展“第二曲线”,建立了高效矿山建设运营体系,强化了全球矿产资源掌控与高效开发。
矿业企业多依赖单一矿产(如煤炭、铁矿石),易受周期波动、价格下行影响。发展“第二曲线”,可使企业营收结构从“单一依赖”转向“多极支撑”。依托此模式,可避免传统矿产价格波动对企业业绩的冲击。全球钢产量第一的中国宝武,正积极转型为以钢铁为基础、通过技术和服务创造增量价值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其新业务板块的营收和利润贡献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已进军新材料领域,不仅生产普通钢材,更大力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碳纤维、轻量化材料等,满足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的需求。中国宝武通过发展“第二曲线”,实现了业务多元化,提升了企业效率,为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增长动能。
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矿业企业发展“第二曲线”势在必行。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绿色开采技术,可更快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铝行业是矿业行业中较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绿色发展压力巨大。作为全球唯一拥有“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完整产业链的铝业公司,中国铝业也曾面临电解铝单位能耗高,赤泥等固废处理难等问题。中国铝业将环保压力转化为技术竞争力,推广铝电解深度节能技术与赤泥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工业炉窑提标改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持续提升。中国铝业通过发展“第二曲线”,构建了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满足了“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升级需求。
一是平衡“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第二曲线”不是对“第一曲线”的否定,而是延伸和补充。需在“第一曲线”仍处于上升期时启动“第二曲线”,以“第一曲线”的现金流支撑新业务发展,避免“新旧业务断层”。矿业企业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主营业务,避免盲目追新。同时,矿业企业的发展理念需从“单一矿产开采商”向“产业链整合者”转型。向上游延伸时,注重掌控核心资源的勘探与开采,避免原料依赖;向下游拓展时,重视矿产深加工和先进材料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重视技术创新与体系建设。第二曲线的竞争力本质是创新,矿业企业需不断增强创新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单一矿企可能难以覆盖所有领域,需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快速补短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合力攻关矿业行业“卡脖子”技术,如盐湖提锂、尾矿综合利用、智能矿山建设等。同时深化产业链协同合作,矿业企业可加强与应用端企业如电池制造商、新能源车企等的合作,构建“开采—加工—应用—回收”的闭环生态,增强产供链抗风险能力。
三是把控国际形势和市场风险。矿业企业发展“第二曲线”,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动与地缘政治风险。矿业行业受政策影响大,尤其是开展国际矿业合作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考虑资源国的营商环境,优先选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通过“本地化运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矿业企业发展“第二曲线”,需将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全流程,避免出现“重增长、轻合规”的问题。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矿业企业面临着从传统资源开采、开发向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型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发展“第二曲线”,是矿业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有效破解行业发展困境,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原标题:《全球矿业产供链重构加深,矿企如何破局发展“第二曲线”?》
作者系中国矿业报社国际矿业研究室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