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报披露进入高潮,矿业板块的“吸金能力”成为市场焦点。 紫金矿业、洛阳钼业、西部矿业这三家铜矿巨头,在前三季度合计狂赚超过550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2亿元以上。 其中,紫金矿业以378.64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平均每日净利高达1.4亿元;洛阳钼业净利润同比暴涨72.61%,增速最快;西部矿业则在营收增长上表现突出,单季度营收增速超43%。 铜价上涨与产量释放的双重红利,正推动矿业公司进入利润爆发期。
紫金矿业:黄金业务成“现金奶牛”,三季度日赚1.6亿
紫金矿业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归母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平均每天净赚约1.4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145.72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1.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利润高增长主要来自黄金和铜产量的双提升:前三季度矿产金产量65吨,同比增长20%;矿产铜产量83万吨,同比增长5%。 尤其是黄金业务,在金价年内涨幅超55%的背景下,成为公司最大的利润引擎。
不过,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样明显。 三季报显示,公司矿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因矿山品位下降、运输距离增加以及按金价计算的权益金提升而上涨。 例如,新并购的加纳阿基姆金矿因沿用收购前的折旧模型,短期内推高了摊销成本。 此外,刚果(金)卡莫阿铜矿的淹井事故导致第三季度权益产量环比下降36.37%,对铜板块产能释放造成扰动。
洛阳钼业:铜产量猛增14%,单季利润同比翻倍
洛阳钼业前三季度营收1454.85亿元,同比下降5.99%,但归母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长72.61%,利润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56.08亿元,同比飙升96.4%。 业绩增长主要依赖铜产品量价齐升:前三季度铜产量54.34万吨,同比增长14.14%;销量52.03万吨,同比增长10.56%。 公司在刚果(金)的两大世界级矿山TFM和KFM持续放量,推动铜板块收入占比提升至矿山端总收入的68%。
成本控制成为亮点。 前三季度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0.94%,通过精益管理和工艺优化,矿产铜吨成本降至约3.37万元。 同时,公司钴产量8.8万吨,钴业务毛利率达61.83%,同比提升19.65个百分点。 近期,公司宣布投资10.84亿美元建设KFM二期工程,预计2027年投产后新增年铜产能10万吨。
西部矿业:单季营收增速43%,86亿竞拍新矿权
西部矿业前三季度营收484.42亿元,同比增长31.90%;归母净利润29.457.80%。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68.2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43.20%,远超二季度的7.67%。 增长动力来自冶炼铜、铅及金锭的产销量提升,其中矿产锌产量同比增长19.92%,矿产铅增长21.02%。
公司资源储备持续扩大。 10月下旬,控股子公司玉龙铜业以86.09亿元竞得安徽省茶亭铜多金属矿勘查探矿权,预计新增经济价值超2000亿元的铜金远景储备。 财务结构同步优化,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降至57.92%,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6.88%。
盈利能力对比:紫金净利率领先,西部周转率最高
从核心财务指标看,三巨头盈利模式差异明显。 紫金矿业销售净利率达17.98%,相当于每100元收入中净赚近18元,主要受益于高毛利的黄金业务。 洛阳钼业净利率为9.81%,但总资产周转率0.82次,显示出较强的资产运营效率。 西部矿业总资产周转率0.86次,为三家公司中最高,但其净利率6.08%相对较低。
在财务杠杆方面,西部矿业权益乘数2.38倍,高于紫金矿业和洛阳钼业,更高的负债率支撑了其资产扩张。 而洛阳钼业资产负债率仅48.57%,财务策略最为保守。
细分业务布局:黄金、铜、钴各具优势
紫金矿业的黄金业务贡献了主要利润增量。 前三季度矿产金65吨,新并购的加纳阿基姆金矿在交割后5个月内产量3.2吨,塞尔维亚博尔铜金矿等老矿通过技改持续增产。 铜板块虽受刚果(金)项目事故影响,但西藏巨龙铜矿二期计划于2025年底投产,未来产能有望提升。
洛阳钼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铜钴联动。 前三季度钴产量8.8万吨,全球钴供应份额领先,且刚果(金)TFM矿山通过“铜标志”认证,成为非洲首家完全满足环保与社会责任标准的矿山。 其贸易平台IXM前三季度实物贸易量333.11万吨,与矿山业务形成协同。
西部矿业以玉龙铜业为核心平台,聚焦国内资源开发。 前三季度矿产铜产量小幅增长1.32%,但通过竞拍茶亭铜矿,进一步巩固了资源储备。 区域成本优势明显,西部地区水电价格较低,矿冶一体化布局降低了运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