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概念与系统构成
斜坡道开拓法是一种利用倾斜巷道(斜坡道)构建地表与地下各开采水平连通体系的开拓技术。在现代采矿工程中,随着无轨采矿设备的广泛应用,斜坡道开拓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开拓方式。其核心在于为无轨采矿设备,如铲运机、卡车、钻车等,提供一条直达通道,使这些设备能够从地表直接驶入地下,或者在不同的中段之间自由通行,极大地提高了采矿作业的效率和灵活性。

该系统通常包含主斜坡道和辅助斜坡道。主斜坡道是连接地表与主运输水平的关键通道,承担着主要的运输任务,包括矿石、废石的运输以及设备、材料的运送等。辅助斜坡道则主要用于中段间的联络,方便人员、设备在不同中段之间的转移,同时也可以辅助运输一些小型物资。

按几何形态来分,斜坡道又可分为明斜坡道和盲斜坡道。明斜坡道直接在地表开口,与地表工业场地直接相连,其优点是施工相对简单,便于设备和物资的进出;盲斜坡道则在地下开口,不直接与地表相通,通常用于特定的采矿布局或地质条件下,如深部矿体的开采或需要避开地表复杂地形的情况。(二)关键技术特征
环境适应性优势:斜坡道开拓法受地形地貌、地表工业场地布局及岩层条件的限制较小。与平硐开拓法相比,平硐开拓需要有合适的地形条件,如矿体必须位于山体一侧且有足够的高差以便布置平硐;而斜坡道开拓法无论是在山区、丘陵还是平原地区,只要地质条件允许,都可以进行施工。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斜坡道可以根据地形的起伏进行设计,灵活地连接地表和地下矿体,而竖井开拓法则可能因为地形陡峭、岩石破碎等原因,导致井筒位置难以选择,施工难度大。斜坡道对地表工业场地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不需要像竖井开拓那样需要大面积的平整场地来布置提升设备和地面构筑物。
深度敏感性局限:当开采深度超过 200m 时,斜坡道开拓法的运输费用会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无轨设备在长距离、大坡度的斜坡道上运行时,燃油消耗会大幅上升。无轨设备的轮胎磨损也会加剧,需要更频繁地更换轮胎,这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无轨设备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设备的故障率可能会上升,维修难度和费用也会相应增加。相比之下,有轨运输或胶带运输系统在深部开采中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它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量矿石的运输。
工程量对比特征:在同等开采深度下,斜坡道的工程量较竖井开拓要多 3 - 6 倍。这是由于斜坡道需要满足无轨设备通行的坡度要求,一般来说,斜坡道的坡度不能超过 30%,这就导致斜坡道的水平投影距离远大于垂直提升高度。假设要开拓一个深度为 500m 的矿体,采用竖井开拓时,井筒的垂直深度即为 500m;而采用斜坡道开拓,若斜坡道坡度为 15%,则斜坡道的长度可能达到 3000m 以上,这还不包括为了满足设备转弯、错车等需求而增加的巷道宽度和辅助巷道的工程量。如此巨大的工程量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延长了建设周期,对矿山的前期投资和开发进度都有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