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举办

   2025-10-29 中国矿业报90
核心提示:“‘青阳论坛’在全球享有盛誉,为研讨非金属矿领域的科技问题与最新进展提供了绝佳平台。”出席第九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

“‘青阳论坛’在全球享有盛誉,为研讨非金属矿领域的科技问题与最新进展提供了绝佳平台。”出席第九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oseph W. Stucki教授作了如上表述。

10月25日,第九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青阳论坛”)在安徽省青阳县开幕。论坛以“非金属矿产业发展与清洁化工的融合创新”为主题,呼吁推进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联结,促进跨界融合创新,通过多学科交叉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共同深化非金属矿科学研究和拓展工业生产应用领域,加速构建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非金属矿科技与产业创新共同体。

深地过程与战略矿产资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梁晓亮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在主论坛上,论坛主席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程宏飞教授,论坛共同主席甘肃省黏土矿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牟斌研究员作了主旨发言。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oseph W. Stucki教授作了“蒙皂石结构中铁氧化还原化学”主题报告,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吉炜副教授作了“多模态人工智能在矿物与化工领域的理解与生成技术”主题报告,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润良研究员作了“黏土矿物的元素与纳米结构综合利用”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俊平研究员作了“黏土矿物仿生超疏液涂层的交叉研究和应用”主题报告。

Joseph W. Stucki向记者表示:“非金属矿物是无数新材料、消费品及药物递送系统等的核心资源基础。科学研究应超越国界构建协作关系,凝聚力量拓展科学知识前沿,致力于破解科技难题。‘青阳论坛’在全球享有盛誉,为研讨非金属矿领域的科技问题与最新进展提供了绝佳平台。”

剑桥大学出版的国际刊物《Clay Minerals》(粘土矿物)首席主编、青阳非金属矿研究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周春晖在主论坛作了“钙镁矿业新质发展的科技视角与落地路径"的主题演讲。他以池州市青阳县的钙镁矿业改造升级为实例,深入剖析了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需求、现存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产品链”与“产业链”的核心差异。他同时指出,在当前产业格局加速变革的态势下,传统非金属矿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专业视角为矿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落地、可借鉴”的创新发展路径。

分论坛涵盖计算矿物学与基础矿物学、环境矿物材料与生态修复、能源矿物材料与储能技术、矿物催化与清洁化工、核能矿物材料、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宝石材料、碳中和与环境污染治理等20多个议题,开展了200余个科技报告和墙报展讲,展示了国内外新型绿色清洁化学化工、绿色建材、地球化学、纳米技术、表界面科学、量子科技、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科技最新成果。

在产学研用对接分论坛上,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辛淑琦同学作了“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的专题技术讲座。该专题技术讲座聚焦非金属矿前沿技术,以非金属矿白云石深加工炼镁、镁合金及器件制备为实例,阐述了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以装备突破实现非金属矿高值化加工,实现了非金属矿在新兴领域的利用。

论坛发布了《全球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青阳论坛”主要成果之一。《报告》对全球非金属矿领域作了系统性科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全景分析,涵盖非金属矿物的主要种类与新发现矿物、全球非金属矿基础研究重要突破、国内外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创新、非金属矿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全球非金属矿主要企业、国内外非金属矿政策法规、非金属矿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非金属矿行业发展方向做出前瞻性预判,指引了非金属矿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解决方案。这是继去年首版《报告》获得业界积极反响后,“青阳论坛”第二次面向全球发布此类《报告》。

论坛期间,专家学者研讨了构建“青阳论坛”(非金属矿)国际科学技术组织的可能性。此举可望搭建一个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的桥梁,协同推动全球非金属矿科学技术进步,促进跨国科研合作、国际技术转移、文化互鉴、教育培训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发展。

此外,专家学者筹划了创办高质量世界一流业内刊物,旨在构建高质量的行业媒介,及时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知识共享、引领学科前沿创新。这些活动有望形成“平台+载体”的全球科技互动网络,形成全球非金属矿科学研究共同体以突破共性科学难题及技术挑战,推进世界非金属矿科研范式、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利用非金属矿资源的历史由来已久,应用领域亦十分广泛。但如今,在其成矿机制与演变过程、精细结构与表面化学、特性功能挖掘、绿色智能加工及综合高效利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巨大科研空间与产业需求。解决这些问题,既需科技界与产业界协同发力,也离不开开放互动的全球科技组织、交流平台与合作网络。”周春晖表示,这正是2017年发起“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青阳论坛”)的初衷。

此外,论坛期间开展了碳酸盐矿物科普活动,展讲了碳酸盐矿物的地球化学、地质学、产业技术及其中文明与人文内涵等,提升了公众对非金属矿资源的关注与科学素养。

专家学者还开展了碳酸盐岩洞地质考察活动以及古代玉石矿产资源的发现、开发与古代文明进程及文化流变研究的专题研讨,探索岩溶发育机理与成矿过程,发掘人文景观的文化价值与科学内涵,挖掘非金属矿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文明进程、文化流变的内在关联,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机制,彰显非金属矿在推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论坛颁发了“矿物基础科学厚怀奖”和“矿物产业科技厚怀奖”。该奖项以地质学先驱、著名矿床学家郑厚怀先生的名字命名,传承和发扬“留学报国之志向、重视实践之精神、教掖后学之热情”,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厚植科学情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潜心研究科研难题。

印度青年科研人员S. Dhanushkodi博士认为:“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世界非金属矿产论坛’,即WFIM或‘青阳论坛’,为了解非金属矿产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可持续工业实践提供了绝佳平台。我相信,该论坛将有助于加强全球合作并创造机遇;特别是为像我这样的青年研究人员,‘青阳论坛’提供了协同工作并更有效地为该领域做出贡献的机会。”

论坛由青阳非金属矿研究院、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和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等共同主办,并受到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的大力支持。

据悉,“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于2017年由青阳非金属矿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学会的专家学者联合地方共同发起,连续在非金属矿产业集群所在地安徽省青阳县举办,目前已成为定点举办地,业界习惯称之为“青阳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

一年一度的“青阳论坛”,与时代俱进,正逐步成为基于非金属矿产业基地密切接入科学研究、衔接技术开发的标志性、引领性、高能级的开放交流合作对接窗口,源源不断地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新赛道新动能新业态,多界协同促进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进步,共享世界非金属矿科技与产业文明以及文化新成果。(李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矿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矿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3011587号-1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110354999

客服二维码

手机版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