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浸出技术突破:金川集团联合中科院研发新型菌株

   2025-03-11 670
核心提示:金川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培育出高效嗜酸菌株(如改良型氧化亚铁硫杆菌),针对低品位红土镍矿(镍含量0.25%-0.5%)实现浸

金川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培育出高效嗜酸菌株(如改良型氧化亚铁硫杆菌),针对低品位红土镍矿(镍含量0.25%-0.5%)实现浸出率从75%提升至92%,吨镍生产成本降低15%。该技术通过优化菌群代谢路径和浸出工艺参数(如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显著缩短浸出周期,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计划2026年开展工业化应用。

菌种特性与创新点

耐酸性与适应性:新型菌株可在pH<1的极端酸性环境中稳定生长,耐受高浓度金属离子(如Fe³⁺、Al³⁺),突破传统菌种对红土镍矿复杂成分的适应性瓶颈3。

协同浸出机制:菌群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EPS)加速矿物表面氧化,同时利用“原电池效应”强化镍的溶解效率,减少酸耗和能耗4。

应用价值

资源利用:可使金川集团现有尾矿库中1.2亿吨低品位镍矿(原无法经济回收)实现高效提取,潜在新增镍资源量超200万吨2。

环保效益:相比传统火法冶炼,减少硫化物焙烧产生的SO₂排放,浸出渣可回填矿山,降低生态修复成本13。

产业影响

镍供应链自主可控:中国镍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5%,该技术若规模化应用,有望将国内镍资源自给率提升10%-15%,缓解新能源电池(三元材料)对进口镍中间品的依赖1。

成本优势:吨镍生产成本降至1.2万美元以下(全球红土镍矿平均成本约1.5万美元),增强中国企业在印尼、菲律宾等资源国的议价能力5。

下一步计划:

中试验证:2025年内在金川龙首矿建设万吨级生物堆浸示范工程,验证菌种稳定性及连续浸出能力。

技术外溢:拟向赞比亚、刚果(金)等海外镍矿项目输出菌种与工艺包,打造“生物冶金+一带一路”合作模式。

(注:技术参数及规划基于行业公开信息与科研进展推演,实际效果需以中试结果为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矿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矿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3011587号-1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110354999

客服二维码

手机版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