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丰富的硬岩锂矿可能形成于地幔附近,而非地表。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颠覆了数十年的地质理论,揭示了全球最丰富的硬岩锂矿可能形成于比此前认为的更深的地球深处。 这项由科廷大学和西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SWA)牵头的研究突破,证明这些矿床形成于更靠近地幔的地方,而非地表附近。 这一发现可能会重新定义全球锂矿的勘探方式和勘探区域。
目前,对这种关键矿物的需求激增,锂矿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的电池。 科廷大学地球科学创新前沿研究所和西澳大利亚州立大学水文地质研究所 (GSWA) 的地质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休·史密斯 (Hugh Smithies) 教授表示,这些发现为理解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研究表明,富含锂的岩浆很可能是在地幔熔体重熔并沿着深断层带流动时形成的,从而丰富了古老的地壳岩石。 "这种与深层地幔岩浆和富锂地壳源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西澳大利亚州的古老地形缺乏长期以来被认为必不可少的沉积岩,却蕴藏着一些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床,"史密斯说,"这可能会将勘探潜力扩展到之前被忽视的地区。"
澳大利亚领先西澳大利亚州的锂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约35%,是排名第二的智利产量的1.5倍以上。 其中大部分来自伟晶岩,这是一种粗粒火成岩,常见于西澳大利亚太古代地体,其历史超过25亿年,与皮尔巴拉和伊尔干地区的类似。
虽然大多数硬岩锂都来自类似的地层,但目前的勘探模型主要基于较年轻的地质系统。西澳大利亚州地质调查局(GSWA)的研究挑战了这些模型,表明太古代锂系统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并依赖于一套独特的深层地球过程。
新的发现表明,太古代锂系统遵循独特的规律,需要一套独特的地质特征才能形成这些矿床。 这项研究的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恰逢其时。随着锂需求的持续攀升,作者表示,这一新认识可能会重塑勘探策略——不仅在西澳大利亚,而且在世界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