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全球大宗商品“金属狂欢潮”延续,中国战略资源管控升级,地缘博弈与货币体系变革深度交织
全球铁矿石市场:人民币结算加速,澳矿份额遭挤压
价格动态
:铁矿石主力合约(I0)收于792元/吨,较前日上涨1.15%;新加坡铁矿石掉期指数报122美元/吨,巴西粗粉(63.5%)江阴港报价845元/吨,澳大利亚PB粉日照港报783元/吨。中国暂停接收美元计价必和必拓船货后,巴西淡水河谷获5000万吨/年长协订单,几内亚西芒杜铁矿(2026年产能1.2亿吨)投产进程提速,高品位矿供应增量预期强化。 贸易格局
:中国对澳铁矿石依赖度降至50%以下,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35%,海南国际清算所“人民币海漂铁矿石掉期”产品单日成交2万吨,CIPS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态“失望”,必和必拓股价单日下跌7%,澳股矿业板块承压。
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下的结构性分化
价格表现
:动力煤秦皇岛港680元/吨(环比+30.44%),炼焦煤太原瘦煤1180元/吨,吕梁气煤422元/吨。内蒙古煤炭汽运价格上涨,沿海煤炭运价因冬储需求上涨15%。 政策与供需
:自然资源部启动山西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云南昭通成功避让2起地灾。煤炭运销协会预测10-11月需求环比增长5%,但进口煤维持高位(印尼CV3800煤FOB 46-47美元/吨),国内产能释放充足,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3%以内。
铜铝金属:宏观与产业共振,价格创年内新高
铜市
:沪铜主连期货暴涨950元至83284元/吨,LME铜价因美元走弱下跌0.5%,但国内现货铜价达75600元/吨,废铜市场出货活跃,广东精铜杆零单成交量超200吨。再生铜杆企业因价差缩窄,成交以刚需为主,华北地区点价量提升30%。 铝市
:铝价同步上涨2.1%,氧化铝企业因高利润扩产,但安全检查趋严导致部分产能压减。下游汽车轻量化需求拉动铝材消费,华东地区铝锭库存下降5%。
政策与国际影响:稀土管控与反倾销浪潮
中国战略升级
:商务部出台稀土技术出口管制,涵盖开采、冶炼、磁材制造全链条,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企业直接受益。自然资源部推进矿业权不动产权证书颁发,山西、云南等地26个区块出让。 国际反倾销
:印度对华尼龙6、PET薄膜、太阳能封装材料发起反倾销调查,沙特对华易拉罐铝盖启动调查,巴西对华耐火材料加征关税。加沙停火协议推动黄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比特币、日股创历史新高,反映全球货币体系动荡。
未来展望与挑战
短期趋势
: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将加速,澳矿市场份额或被巴西、西非矿源蚕食。煤炭冬储需求支撑价格,但进口煤增量限制涨幅。铜铝需警惕需求恢复速度,若地产、家电需求走弱,价格或面临高位震荡。 长期风险
:美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8%,金价创新高反映货币贬值压力。地缘政治方面,中澳关系、中美科技竞争、中东局势将持续影响大宗商品定价权。中国需平衡“实体贸易支撑货币国际化”与“供应链安全”,澳大利亚或寻求经济中立化以缓解压力。
本报告综合10月9日最新市场数据、政策动态及国际事件,揭示全球矿产市场的关键转折与战略博弈,为投资者、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提示:报告数据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