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产市场动态
(一)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加剧资源竞争
中美贸易争端升级
美国将23个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中方半小时内宣布对美发起两项反制调查(模拟芯片反倾销、集成电路反歧视调查),凸显技术领域资源争夺白热化。此举直接冲击稀土、钨等战略矿产供应链,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占比超30%,反制措施或引发全球稀土价格波动。资源主权争夺激化
缅甸锡矿关停:佤邦政府暂停锡矿开采,全球锡供应量预计减少15%-20%。2022年缅甸锡矿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76.8%,沪锡期货价格单日飙涨11.25%,创年内新高。
非洲资源战略转型:非盟发布《非洲绿色矿产战略》,南非出台《关键矿产与金属战略》,推动从“原料出口地”向“区域加工枢纽”转型。几内亚要求西芒杜铁矿项目国内加工比例不低于30%,力拓已承诺投资12亿美元建设本土钢铁厂。
区域资源联盟深化
英国与津巴布韦签署锂资源开发协议,英国提供5亿美元低息贷款换取锂精矿优先采购权。
巴西宣称能成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计划2026年稀土氧化物产量突破3万吨,挑战中国主导地位。
(二)矿产价格分化显著
能源金属领涨
铀矿:WNA预测未来5年核电用铀需求增长30%,哈萨克斯坦Kazatomprom公司暂停3座矿山生产,铀价突破65美元/磅,创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新高。
锂矿:紫金矿业3Q锂盐湖项目投产,二期达产后年产能达6-8万吨,但全球碳酸锂需求环比增长7.49%,价格维持18万元/吨高位。
工业金属承压
铁矿石:新加坡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跌破90美元/吨,创2020年以来新低。中国钢铁行业减产政策导致生铁产量同比下降0.71%,叠加澳洲巴西发运量回升,港口库存累库至1.3亿吨。
铜矿:智利Escondida矿山罢工风险解除,LME铜价回落至9200美元/吨,但全球铜精矿加工费(TC/RC)跌至5美元/吨,显示矿端供应紧张。
小金属波动加剧
稀土:氧化镨钕价格稳定在92-92.5万元/吨,但上游分离冶炼指标不足导致钕铁硼废料回收需求激增,江西赣州新建3座废料处理厂。
钨矿:黑钨精矿(≥65%)价格维持在28.55万元/吨,中国钨精矿进口量同比下降12%,但硬质合金出口增长8%支撑需求。
中国矿产市场运行特征
(一)政策驱动产业升级
绿色矿山建设加速
自然资源部推出“绿色矿山2.0”标准,新增“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共治”等指标。全国尚需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面积约42万公顷,“十四五”期间已完成修复120万亩,但资金短缺与技术瓶颈仍是主要障碍。技术突破重塑格局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实现5G+无人矿卡全流程运行,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5%。
紫金矿业碳酸岩型铌稀土矿成因研究取得突破,铌回收率提升至85%,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反制措施影响显现
中国对美钨精矿出口加征25%关税,导致美国军工企业成本上升12%。但国内钨矿库存同比减少18%,价格支撑强劲。
(二)市场结构深度调整
供应链区域化重构
加拿大对锂精矿出口实施临时配额制,中国进口商转向津巴布韦Bikita矿山,该矿年产能扩至50万吨锂辉石。
瑞典解除采铀禁令,推动国内核能产业链自主化,但环保组织抗议导致西约特兰省铀矿项目延期。
期货市场波动加剧
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在780-830元/吨区间震荡,多空博弈激烈。澳洲部分港口检修导致发运量环比下降8%,但全球矿山检修使短期到港量减少12%。
锰硅期货维持宽幅震荡,主产区开工率上升至75%,但钢厂采购谨慎导致库存累积至28万吨。
新能源需求持续释放
全球碳酸锂需求创历史新高,8月国内需求量达10.2万吨。宁德时代宜春锂云母项目投产,年产能扩至10万吨,但锂云母提锂成本较锂辉石高30%。
光伏级多晶硅价格跌至5.8万元/吨,但N型电池片渗透率提升至65%,支撑硅料需求。
未来趋势展望
(一)短期(1-3个月)
价格波动风险:缅甸锡矿关停效应持续发酵,沪锡价格或突破30万元/吨;铁矿石受中国粗钢减产政策压制,价格可能下探至85美元/吨。
政策博弈加剧:美国大选前或出台更多资源限制措施,中国可能启动稀土战略储备收储,稳定市场价格。
供应链韧性测试:红海航运危机导致矿产品运输成本上升15%,非洲矿产出口或转向中欧班列。
(二)中长期(6-12个月)
技术革命颠覆格局:深海采矿技术商业化加速,加拿大The Metals Company计划2026年开采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多金属结核,或改变镍、钴供应结构。
ESG投资重塑市场:全球ESG矿产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高碳矿山融资成本上升200-300个基点,倒逼企业加速绿色转型。
区域联盟深化合作:中国-中亚矿产合作论坛即将召开,哈萨克斯坦铀矿、塔吉克斯坦锑矿开发或成合作重点。
结论:2025年9月全球矿产市场呈现“地缘冲突主导供应、技术变革重塑需求、政策博弈定义边界”的特征。中国需通过“技术突破+战略储备+区域合作”三重策略,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矿产供应链体系。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