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产市场概览
全球矿产市场在2025年9月9日呈现复杂态势,受经济复苏、新能源需求激增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价格波动加剧。国际能源转型推动锂、钴、镍等新能源金属需求持续增长,而传统矿产如铜、铝、铁矿石因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复苏维持高位运行。地缘政治方面,几内亚政府要求西芒杜铁矿项目开发商配套建设冶炼厂,凸显资源国对产业链控制权的强化,可能引发全球矿产贸易格局调整。
中国金属矿产市场动态
(一)铜市场: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价格走势:长江现货1#铜价报72,870元/吨,较前日上涨790元/吨;广东现货报72,700元/吨,涨幅780元/吨。期货市场沪铜10合约支撑位78,660-79,400元/吨,目标价80,500-81,000元/吨,显示短期看涨情绪浓厚。
供需矛盾:中国地质调查局预测,未来5-10年中国铜国内缺口将维持在800-1,000万吨,对外依存度虽将从71.1%降至2035年的53.2%,但短期供应紧张格局难改。新能源领域(如电动汽车、风电)对铜需求年均增速超10%,而国内铜矿产量增速不足3%,加剧供需失衡。
政策影响:几内亚西芒杜项目配套冶炼厂要求或推高中国进口成本,若项目延期,可能进一步收紧国内铜供应。
(二)铝市场:成本支撑与需求共振
价格表现:长江现货A00铝价报19,350元/吨,广东现货报19,255元/吨,均上涨200元/吨。期货市场铝价受能源成本(如煤炭价格)和氧化铝价格波动影响,但下游需求(建筑、包装、交通)稳健,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行业趋势:全国煤炭智能开采产能占比首超50%,叠加动力煤价格企稳,降低电解铝生产成本压力。同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推动铝材消费,预计全年铝需求增速达6%-8%。
(三)锂市场:供需同步增长,需求增速领先
价格动态: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报74,589元/吨,环比上涨94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7.46万元/吨,显示市场供需紧平衡。
供需格局: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预计增长25%,但动力电池需求增速超30%,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带动锂盐消费。盐湖提锂技术突破(如吸附法、膜分离)降低生产成本,但资源集中度高(智利、澳大利亚、中国占全球储量70%)仍制约供应弹性。
中国非金属矿产市场分析
(一)煤炭市场:港口库存偏低,价格震荡企稳
价格走势:秦皇岛动力煤报677元/吨,较8月低点反弹5%;炼焦煤价格受钢厂复产提振,周度涨幅近2%。
供需逻辑:大秦线8月运量3,230万吨(同比+3.03%),但港口库存仍处低位(北方四港库存不足1,500万吨),支撑煤价。需求端,钢厂铁水产量回升(日均铁水产量225万吨,环比+3%),带动焦煤需求,但焦炭价格承压限制煤价涨幅。
政策影响:国家能源局推动“人工智能+能源”应用,智能矿山建设加速(如内蒙古伊敏露天矿百台无人电动矿卡投产),提升开采效率并降低安全事故率。
(二)稀土市场:政策驱动价格上行
价格表现:稀土精矿价格报56,650元/吨,较前日上涨1,750元/吨,主因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且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和风电(直驱永磁机组)需求旺盛。
行业整合:中国稀土集团通过并购整合(如收购五矿稀土),控制全球40%以上稀土供应,强化定价权。同时,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稀土出口受限,进一步推高中国稀土价格话语权。
全球矿产市场关键事件与影响
地缘政治风险:几内亚西芒杜项目配套冶炼厂要求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其他资源国效仿,将增加中国矿产进口成本,倒逼国内企业加速海外资源布局(如中国铝业、紫金矿业在非洲、南美并购矿权)。
新能源革命深化:全球平板面板出货量同比增14%(创三年新高),带动铟、镓等稀有金属需求;同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市场规模预计2040年达410亿美元,推动钛、镁等轻质金属消费。
技术变革冲击: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小批量出货(如恩捷股份10吨级产能),可能颠覆传统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减少对钴、镍的依赖,但短期受制于成本(固态电池成本是液态电池2倍以上),大规模应用需至2030年后。
未来展望与建议
短期(1-3个月):铜、铝、锂价格受新能源需求和供应链韧性支撑,易涨难跌;煤炭价格受冬季供暖需求提振,但政策调控(如保供稳价)限制涨幅。建议企业加强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中期(1-3年):全球矿产投资重心向新能源金属(锂、钴、镍)和稀有金属(铟、镓)倾斜,传统矿产(铁矿石、煤炭)资本开支收缩,可能引发供应短缺。建议企业加大海外资源并购,布局循环经济(如废旧电池回收)。
长期(5年以上):绿色矿山和智能化开采成为行业标配,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标准将重塑矿产贸易规则。建议企业提前布局低碳技术(如氢能炼钢、碳捕集),满足全球碳中和目标。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