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产行情综述
1. 金属价格动态
伦敦期交所(LME)数据
铜
:价格下跌0.72%至9660美元/吨,反映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担忧及供应端压力缓解。 铝
:价格下跌0.84%至2586美元/吨,受需求疲软及库存累积影响。 锌
:价格下跌0.86%至2771.50美元/吨,显示工业需求低迷。 黄金
:逆势上涨0.80%至3311.25美元/盎司,地缘政治紧张及避险需求支撑价格。 其他关键矿产
铁矿石
:短期回调压力显现,全球发运总量3109.1万吨(环比+122万吨),但主流矿山发运收缩,非主流矿山发运增加。港口库存累库至15692.79万吨,钢厂盈利率仅32.3%,需求支撑有限。 锂
:碳酸锂价格自2023年高点下跌逾80%,但新能源需求边际好转支撑价格韧性。
2. 供需格局变化
铜市场:
长期资本开支不足,老矿品位下滑,地缘风险上升,全球铜矿产量增速已近拐点(2025年预计增速2.0%)。 智利、刚果(金)、秘鲁三国占全球铜矿产量49%,但新增项目有限,存量稳产压力大。 铁矿石:
海外矿山季度末冲量结束,澳大利亚、巴西发运量回落,但国内矿山复产及非主流矿山发运增加。 钢厂检修季影响持续,日均铁水产量242.44万吨(环比增2.63万吨),但利润压缩抑制高价原料需求。
3. 政策与地缘政治影响
地缘政治:
各国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关键矿产供应链,通过双边协议、出口限制、关税调整等手段重塑贸易格局。 美国对华关键矿物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加强镓、锗、锑等两用物质出口管制,贸易摩擦可能升级。 环保政策: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关键矿产需求,但供应端地域集中度高(精炼端前三大国份额达86%),供应链脆弱性凸显。 国际能源署(IEA)警告铜、锂中长期缺口(2035年铜缺口或达30%,锂缺口近40%),需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缓解。
中国矿产行情分析
1. 铁矿石市场
价格与交易:
全国主港铁矿石成交79.2万吨(环比-30.77%),港口库存总量15692.79万吨(环比+125万吨),短期供应压力显现。 钢厂盈利率32.3%,创4月以来最低水平,预计短期盘面延续震荡偏弱运行。 政策影响:
新修订《矿产资源法》7月1日实施,实行矿业权“物权登记与勘查开采许可分离”,推动行业整合与绿色转型。
2. 其他矿产动态
铜:
铜精矿加工费回升至30美元/吨,电解铜产量同比增5.19%,但需求端受“783号文”影响,再生铜开工率下降。 锌:
锌矿加工费持续偏紧(1800元/金属吨),冶炼亏损导致三季度产量低位,下游淡季需求疲软制约去库。 锂:
锂辉石、盐湖提锂产量上升,新能源需求边际好转支撑价格韧性。青海省加强生态修复要求,长期或改变区域供应格局。
3. 政策与法规变动
《矿产资源法》修订
提高矿业准入门槛,推动小型矿企退出,加速行业整合。 强调生态修复责任与清洁技术应用,促进智能化、低碳化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
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60%-70%税率)可能从8月1日起生效,或抑制美国进口需求,间接影响全球贸易。
影响因素与趋势预测
1. 全球经济复苏
制造业与建筑业需求是关键驱动力。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矿产需求可能上升,但供应端(尤其铜、锂)中长期缺口风险需警惕。
2. 货币政策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削弱美元指数,对以美元计价的矿产(如铜、铁矿石)形成价格支撑,但需结合国内政策落地效果判断。
3. 地缘政治与资源民族主义
贸易战、资源国政治动荡(如刚果(金)宪法修订、津巴布韦总统任期争议)可能冲击供应链稳定性。 海湾国家(沙特、阿联酋)通过并购与战略投资崛起,成为全球矿业新势力。
4. 环保与技术创新
中国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矿业发展,AI勘探、低品位采选冶技术可能提升效率,但需政策与资本协同。 核能复兴带动铀需求,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等国供应主导地位巩固。
结论
今日全球矿产市场呈现价格波动与供需矛盾凸显特征,中国市场受政策调整与全球经济复苏双重影响,短期回调与长期转型并存。未来需密切关注:
美联储降息节奏及美元指数变动; 中美贸易摩擦进展及关键矿产出口管制; 铜、锂等战略矿产的新增项目投产进度;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对供应链的冲击。
建议投资者结合实时市场数据与政策动态,关注具有资源储备优势及绿色转型能力的矿业企业。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