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经济与矿产市场联动
根据摩根资产管理《2025年中全球市场展望》,全球通胀持续回落背景下,成熟市场及亚洲央行或领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美国9月降息预期(CME概率超90%)支撑美元指数回落预期,可能对以美元计价的矿产价格形成短期支撑(如铜、铁矿石等)。欧洲市场因政策透明度提升,投资者信心增强;亚洲区域货币压力缓解后,降息空间扩大,股市吸引力回升,或间接推动矿产需求预期。
中国主要矿产行情分析
1.铁矿石:短期供应扰动缓解,需求端承压延续
供应端:蒙古国7月11-15日因那达慕活动暂停通关后,三大口岸(甘其毛都等)已于16日恢复通关。短期供应扰动对炼焦煤市场的影响逐渐消退,但铁矿石进口发运量(澳大利亚、巴西)维持高位,四大矿山Vale、BHP、FMG、Rio Tinto)除FMG外均增产,整体供应韧性较强。 需求端:国内高炉铁水产量(247家钢厂)接近年内新高(如239.94万吨),但终端钢材需求受南方多雨、北方高温天气抑制,表观需求回落,铁矿需求或已接近阶段性顶部。 库存压力:港口库存(45港总计)高位运行(1.49亿吨),钢厂库存低位(使用天数约22天),库存压力对矿价形成压制。
2.铜:宏观预期主导,供需矛盾未显著缓解
宏观驱动: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如7月中旬政策会议)及美国9月降息预期支撑铜价震荡偏弱但未持续下跌。 供应端:铜精矿加工费(TC)回升至30美元/吨(CSPT三季度指导价),粗铜及阳极板补充缓解产量降幅,6月电解铜产量100.5万吨(同比增5.19%),7月预估产量100.166万吨(环比增1.15%)。 需求端:“783号文”导致江西、安徽等地再生铜企业开工率下降(精炼铜制杆开工率67.69%,再生铜制杆28.5%),订单向电解铜杆厂转移,国内社会库存呈去库趋势。 库存与价格:全球铜显性库存70.2万吨(较上周降0.4万吨),国内精炼铜社会库存38.86万吨(周降2.12万吨),但LME库存206225吨(周增14600吨),显示内外库存分化。
3.锌:供应端持续紧张,需求疲软制约反弹
供应端:国内锌矿加工费持续偏紧(上周1800元/金属吨),冶炼亏损导致三季度产量维持低位。 需求端:下游淡季开工率低迷(如建筑、汽车领域),终端订单疲软,供应减少未推动有效去库。 库存与价格:国内锌矿库存未有效去化,若低产量无法匹配需求,预计锌价延续震荡偏弱,内外比价上行驱动有限。
4.碳酸锂:产能扩张与需求分化并存
产量与产能:周度产量环比增0.8%至14936吨(锂辉石提锂增0.1%至6820吨,盐湖提锂增1.3%至3064吨),但锂云母和回收提锂产量分别环降2%、1.4%。 需求端:新能源领域(动力电池、储能)需求边际好转,传统需求疲软(如消费电子),支撑碳酸锂价格维持一定韧性。
全球矿产贸易市场动态(历史背景参考)
根据QYResearch《2024-2030全球与中国矿产贸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市场结构:铁矿、铜矿、煤矿等矿产贸易通过现货、期货、长期合同及拍卖等方式进行,是全球工业生产与能源供应的关键环节。 主要参与者:全球市场由三菱商事、托克集团、嘉能可等国际企业主导,中国企业(如北方工业、中信金属)亦占据重要地位。 集中度趋势:全球Top 5矿产贸易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
政策对矿产供应的影响
中国勘查政策支持:自然资源部推动矿产勘查开发政策优化(如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强化科技支撑(如等离子体技术制备海水提铀材料),为社会主体投资创造环境。 青海生态规划: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要求加强高原矿产资源(如锂、铜)勘查的生态修复,推动自然保护地矿业权有序退出,长期可能影响区域供应格局。
风险提示与市场展望
短期风险
:需关注美国大选引发的贸易保护政策预期(如特朗普交易可能抑制铜需求)、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及库存去化节奏。 中长期趋势
:全球通胀回落背景下,债市环境改善;亚洲区域因降息空间打开,股市吸引力提升,或对矿产需求形成结构性支撑。
附注
本报告综合参考摩根资产管理2025年中展望、光大期货2024年7月分析、QYResearch矿产贸易报告及青海生态规划,部分数据为历史预测或阶段性统计(如铁矿石供需预测)。建议结合当日实时交易数据及政策动态进一步验证市场表现。
(注:受限于当前数据可得性,本报告未包含今日最新实时交易数据,结论需结合当日市场动态调整。)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