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宣布实施为期四个月的钴出口临时禁令,覆盖所有类型开采活动产出的钴产品。此举旨在应对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及价格持续低迷的现状。根据该国战略矿产市场监管局(ARECOMS)声明,三个月后将评估政策效果并决定是否调整。作为全球钴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刚果(金)的出口限制政策或引发短期供需错配,钴价下行趋势或迎转折点。
一、刚果(金)禁令背景:供应过剩倒逼政策调整
产量扩张与价格低迷的矛盾激化
2024年全球钴产量同比增长21.8%至29.0万吨,其中刚果(金)贡献22.0万吨,占比高达75.9%。其铜钴项目的持续放量加剧了全球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2025年2月20日,境外MB钴价跌破10美元/磅至9.95美元/磅,创近五年新低;国内钴金属均价同比2022年下降61.8%至16.34万元/吨。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共同导致钴价长期承压。
政府利益驱动下的主动干预
刚果(金)政府近年来通过立法、合同重审等手段强化矿产利益掌控。2024年2月,总统齐塞克迪提出评估“出口配额或其他措施”以抑制钴价下跌的可行性。此次禁令被视为该国维护经济利益的主动尝试。尽管短期出口限制可能减少政府税收,但政策灵活性较强,未来或根据市场反应调整。
短期供需错配的潜在影响
刚果(金)暂停出口将直接冲击全球钴供应链。据分析,禁令或导致短期内市场供应减少,而下游需求侧(以动力电池和3C电池为主,合计占比超70%)难现显著波动。供需缺口扩大的预期或催化钴价反弹,但实际影响需待政策执行力度与周期验证。
二、市场反应与未来走势:短期提振与长期不确定性并存
企业回应与市场情绪升温
全球第一大钴生产商洛阳钼业表示,其TFM和KFM矿区生产运营正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与当地政府沟通,并称禁令“预计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消息发布后,A股钴板块显著上扬,多家企业股价单日涨幅超8%。市场对钴价止跌的乐观情绪成为短期行情的主要驱动力。
价格回升的时滞性与长期挑战
分析指出,钴产品从刚果(金)运输至中国需约70-80天,政策对供应的实质性影响或于2025年7月显现。若禁令严格执行,钴价或阶段性回升至成本线上方。然而,长期来看,全球钴市场仍面临需求增速放缓、替代材料(如无钴电池)应用扩大等压力。即便刚果(金)政策短期奏效,中长期钴价仍将取决于新能源行业需求与技术变革的平衡。
政策不确定性下的行业博弈
刚果(金)的临时禁令暴露了资源国与消费国在产业链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该国试图通过供给调控重塑定价权,但过度依赖单一政策可能削弱其市场信誉。与此同时,印尼等新兴钴生产国(2024年产量占比9.7%)或借机扩大份额,全球钴供应链面临结构性调整。未来政策走向、企业库存策略与国际市场博弈将成为钴价波动的关键变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