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矿产生产与消费国,正通过政策、技术、市场三重驱动,探索矿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智能化:从技术应用到生态重构
政策引领与市场规模
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超30%。这一政策推动下,2025年智能矿山市场规模预计达670亿元,露天矿无人驾驶、井下5G专网等技术进入“准成熟期”。例如,国家能源集团曹家滩煤矿通过“5G+边缘计算”方案,实现采煤效率提升,建成164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应用2640台机器人。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在大海则煤矿构建全域智能化体系,集成5G远程掘进、智能综采等技术,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生产。山东能源集团则在薄煤层工作面突破智能化开采技术,通过AI视觉识别与自动调直系统,将回采工效提升。 中小企业转型困境与对策
当前,500万元以上大型智能矿山项目仅占28.1%,中小企业因资金受限,多聚焦硬件采购,软件定制能力薄弱。对此,专家建议开发模块化、低成本、易部署的解决方案,并推动建立矿山数据标准体系,促进设备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