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格局重塑,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转型
国际新闻
刚果(金)钴矿政策收紧,全球供应链承压
刚果(金)政府宣布将修订《矿业法》,计划将钴矿特许权使用费从10%提升至15%,并要求外资企业将本地持股比例提高至35%(原为20%)。此举可能加剧全球电池金属供应链紧张,特斯拉、LG新能源等企业已启动应急采购谈判。
影响分析:短期内钴价或上涨5%-8%,长期可能加速企业向印尼、澳大利亚等替代产区转移产能。
智利铜矿罢工潮蔓延,铜价创18个月新高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旗下El Teniente铜矿因劳资谈判破裂进入全面罢工,叠加秘鲁Las Bambas铜矿运输受阻,LME铜价突破10,500美元/吨,单周涨幅达6.2%。高盛预测2025年全球铜缺口将扩大至45万吨。
澳大利亚批准全球最大绿氢配套铁矿项目
西澳政府通过Fortescue的“Iron Bridge Hydrogen Hub”计划,项目总投资120亿澳元,将建设年产3,000万吨绿氢直接还原铁(DRI)设施,预计2030年投产。此举标志传统铁矿向低碳冶炼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2025 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今日开幕
本届展会为西部矿业领域标杆盛会,链接“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战略,推动装备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国内新闻
新疆发现超大型锂辉石矿,资源量跃居全球第二
自然资源部公布新疆和田地区探明锂资源量达1,200万吨LCE(碳酸锂当量),仅次于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已与当地政府签署联合开发框架协议,规划建设年产20万吨锂盐基地。
山西煤矿智能化改造提速,复产产能超预期
山西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省累计复产煤矿产能8.5亿吨/年,其中90%完成智能化工作面改造。4月动力煤日均产量环比增长12%,价格稳定在850-900元/吨区间。
稀土出口配额动态调整,磁材企业获政策倾斜
工信部发布《2025年第二批稀土总量控制计划》,全年轻稀土开采配额增至21万吨(同比+8%),中重稀土维持1.9万吨不变。同时,允许磁材企业以“加工贸易”形式豁免出口关税,北方稀土、金力永磁股价应声上涨。
中国对美关税升级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此举是对2月10日对美煤炭加征18%关税的进一步升级,预计导致美国煤炭进口量减少1000万吨,但对2024年中国煤炭进口总量5.4亿吨的影响有限
矿业企业动态
紫金矿业完成阿根廷盐湖锂项目交割
公司以9.8亿美元收购加拿大Neo Lithium剩余60%股权,获得Tres Quebradas盐湖100%权益,碳酸锂储量达756万吨。计划2026年投产,年产能规划5万吨,成本有望降至4,000美元/吨以下。
必和必拓启动加拿大钾矿扩产计划
为应对粮食安全驱动的钾肥需求,必和必拓拟投资25亿美元将Jansen矿一期产能从440万吨/年提升至800万吨,2028年达产后将占全球供应量的12%。
宁德时代联合洛阳钼业布局非洲铜钴供应链
双方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刚果(金)Kisanfu铜钴矿二期开发,宁德时代将获得每年2万吨钴的优先采购权,进一步巩固电池原材料闭环。
大宗商品价格与市场趋势
趋势研判:
铜:短期看涨至11,000美元,关注智利罢工进展及中国电网投资数据。
锂:价格底部或在10万元/吨,二季度盐湖提锂季节性放量或加剧下行压力。
国内政策与行业监管
环保督察“回头看”启动,重点整治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部派出8个督察组进驻内蒙古、云南等10省,严查历史遗留矿山治理进度滞后问题,已对3家企业的采矿证续期申请实施“一票否决”。
智能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出台
国家标委会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规范》,要求2026年前所有大型矿山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井下作业人员减少30%,事故率下降50%。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实践
全球首条深地固态电池生产线投产
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宁德时代在云南建成全球首个“锂-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基地,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较传统锂电池提升60%,原料需求减少20%。
尾矿资源化技术获突破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开发“微波活化-生物浸出”技术,可将铅锌尾矿中稀土元素回收率从35%提升至82%,已在湖南柿竹园矿完成中试。
深海采矿技术
中国“蛟龙号2.0”突破6000米深海采矿技术,使太平洋CC区2000吨黄金储备商业化成本降至785美元/盎司,较传统深井开采降本30%。
风险与机遇提示
⚠️ 风险预警:
地缘政治:刚果(金)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在刚投资企业需重新评估股权结构合规性。
价格波动:铜价急涨后下游线缆企业出现“拒单潮”,需警惕投机资金撤离引发的回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