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希望集团启动哈萨克斯坦120亿美元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项目
——打造中亚资源开发新标杆,深化中哈战略合作
中国东方希望集团近日与哈萨克斯坦政府达成协议,计划投资超120亿美元在该国建设全球领先的有色金属垂直一体化生产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是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里程碑式合作,更将重塑中亚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链格局,助力哈萨克斯坦从资源出口国向高附加值工业国转型。
项目架构:全产业链覆盖,技术驱动绿色生产
根据规划,项目将分阶段建设三大核心板块:
上游资源开发:包括大型露天矿山和现代化选矿厂,重点开发哈萨克斯坦丰富的铜、铝土矿及稀有金属资源,通过高效选矿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
中游冶炼加工:配套建设电解铝厂及铜冶炼设施,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低温低电压电解铝技术,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15%以上,同时引入废渣循环利用系统,减少环境负荷。
下游能源保障:自建2.4GW燃煤电站及可再生能源设施,实现能源自给率超80%,并通过智能电网技术优化电力调配,确保生产稳定性。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矿石量5000万吨、电解铝产能120万吨、铜材深加工30万吨的产业规模,成为中亚地区首个实现“矿山-冶炼-加工-能源”全闭环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战略定位: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区域枢纽
东方希望集团明确将哈萨克斯坦定位为“欧亚大陆有色金属枢纽”:
市场辐射:产品线覆盖高纯铝箔、铜基合金等高端材料,主要出口欧盟(占40%)、中国(30%)及中亚国家(20%),填补欧洲新能源产业对低碳金属的迫切需求。
技术溢出:项目配套建设中哈联合冶金研究院,推动哈萨克斯坦冶金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预计五年内带动当地产业链技术升级投入超5亿美元。
物流优化:依托中欧班列阿拉山口通道,构建“哈萨克斯坦精炼-中国深加工-欧洲终端应用”的跨境协同模式,运输成本较传统海运降低25%。
经济与社会效益:结构性变革驱动可持续发展
就业创造:项目建设期将直接提供1.2万个岗位,运营阶段稳定雇佣6000名本地员工,并带动物流、设备维护等配套产业新增就业超3万人1。
产业升级:通过绑定中国设备供应商(如中信重工、北方重工),推动哈萨克斯坦矿山机械国产化率从当前不足20%提升至50%。
财政贡献:据哈萨克斯坦工业部测算,项目全面投产后年税收贡献可达8-10亿美元,占该国矿业税收比重将提升至18%。
地缘经济意义:中哈合作模式创新
该项目标志着中哈合作从传统能源贸易向“技术+资本+产业标准”深度绑定转型:
经验复制:借鉴东方希望新疆准东产业园模式(2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年产值超300亿元),首次将中国“煤电铝一体化”成功经验系统输出至中亚。
政策协同:哈萨克斯坦通过修订《地下资源使用法》,为项目提供15年税收优惠及出口关税减免,同时将配套建设跨境输变电网络纳入国家基础设施规划。
风险管控:中哈联合设立20亿美元产业基金,覆盖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等风险,为超长周期重资产投资提供保障机制。
项目进展:目前双方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及环境评估,首期40亿美元投资将于2025年三季度启动,重点建设矿山和选矿设施。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表示,该项目将推动该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产能合作的典范工程。
本文数据来源:哈萨克斯坦工业与基础设施发展部公告、东方希望集团战略规划文件、欧亚经济委员会行业分析报告